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020-1205-1965

| 师资力量 |

一片红薯田的“品种多样性实验”

时间:2025-11-11 18:30:46
  

  “这株心形叶的是‘叶用红薯’,能当蔬菜吃;旁边‘新薯19’是新培育品种,甘甜无丝,单株能结4-5个薯,妥妥的鲜食高产种……”在河南省亿博种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育基地,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秋粮所副所长胡晓强熟练地向参观者介绍着田间形态各异的红薯植株。

  这片看似普通的红薯地,藏着一个大惊喜——集中了180多个红薯品种。从传统红心蜜薯、耐储存白心淀粉薯,到适合深加工的紫心花青素薯,再到可观赏的迷你盆栽薯,这里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薯基因宝库”。

  传统红薯种植,一亩地通常只种1-2个品种,核心目标是单一产量。但这片试验田走了一条以“品种多样性”为核心的差异化路线。

  河南亿博种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鹏介绍,这片特殊试验田从2023年初启动规划。团队耗时两年,经过苗期筛选、抗病性测试等多轮筛选,最终保留180个适应性强、特色鲜明的品种进行集中种植。

  种植基地试验田里的每个红薯品种都有专属的“身份牌”,标注着名称、原产地、特性及用途。记者注意到,除了常见的“哈蜜”“西瓜红”等主流品种,还有不少“小众特色款”——来自云南的“紫肉甘薯”,花青素含量是普通红薯的3倍,适合加工成花青素口服液;来自山东的“高纤维红薯”,膳食纤维含量达8%,是制作健康代餐食品的优质原料;还有能在花盆里生长的“盆栽红薯”,块根小巧玲珑,叶片四季常绿,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

  “这些品种不仅能丰富市场供给,更能为红薯产业升级提供‘种源支撑’。”闫鹏表示,当前红薯产业面临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而这片试验田相当于“品种资源库”。科研人员可通过杂交育种,整合不同品种的优势基因,培育更抗逆、更高产、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截至目前,团队已成功培育出“新薯19”“新薯20”,既口感香甜又纤维丰富,预计明年可大面积推广。

  走进红薯种植基地,东彰仪村村民郭秋梅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分拣红薯。“儿女在外务工,我和老伴身体还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干活一天能挣80元,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拿工资,日子挺舒坦。”郭秋梅的话里满是满足。

  更让周边村民振奋的是,红薯产业链正从“田间”向“车间”“市场”不断延伸,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闭环。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甘薯脱毒越冬快繁基地,亿博种苗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科研机构长期开展脱毒甘薯快繁合作,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攻克甘薯病毒病导致的产量下降、品质退化难题,不仅为自身品种培育提供了“无病毒、高活力”的基础种苗,更为全省多家种植合作社和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脱毒种苗的选择,解决了红薯种植“种苗带毒、种性退化”的行业痛点。

  在此基础上,亿博种苗首次实现河南本土企业对红薯品种“引进 —筛选—选育—试种”全流程的主导参与。“我们的品种研发,从一开始就盯着市场痛点,再加上脱毒快繁技术打底,培育出的品种既能满足需求,种苗质量又有保障。”河南亿博种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鹏介绍道。

  “以前我们要跑遍全国找品种,现在不出家门就能对比筛选,不仅省了时间成本,品种的适应性也更有保障。”打算明年试种的村民张建有说,亿博种苗还将试验田培育的优良品种与“脱毒种苗供应+技术指导+订单回收”模式深度结合,为种植户提供“从种苗到销路”的全链条服务,让试验田的“好品种”通过“好种苗”真正变成了产业发展的“好效益”。

  从追求单一产量到探索品种多样性,这一亩地的“红薯宝库”,不仅刷新了人们对红薯种植的认知,更勾勒出现代农业“科技赋能、多元发展”的新图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红薯产业品牌化建设,继续扩大育苗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完善产业链条,让红薯育苗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闫鹏表示。

  新乡市农科院秋粮所副所长胡晓强和河南亿博种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脱毒实验室主任李雪洁在大棚内抽检驯化种苗生长情况。职福利 摄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金玉蔓在实验室检查种苗生长情况。职福利 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353号   电话:020-1205-1965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5-2028 j9九游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23330399